中职网高职实行开放式招生制度的思考
一、高职计划生源流失的分析
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,一些地区高考升学率得到了很大提高。如2002年广东省高考录取率已达67%,深圳市连续两年超过90%,同年报考本市高职院校的考生几乎到了想上都能
上的程度。但是,在新生入学中,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,就是计划录取生源不到校报到,放弃就读资格。如深圳一所高职学院2002级计划招生700人,实际报到人数为610人
,有13%的生源未报到;另一所早期办的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生4300人,有400人未报到,占10%左右。这种现象一方面使高职校本来做好接纳计划招生人数的管理、教学、后勤
等资源出现部分闲置;另一方面,不报到新生占去了当年的部分招生计划,而有相当数量确实想上学的考生,又入不了校门。据了解,不报到的原因一是对录取学校或专业不满意,一是不满
足于只接受大专层次的高等教育,因而放弃入学。就目前出现生源流失的地区而言,其共同点是近几年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,如深圳达到了90%以上的录取率,高职院校录
取的生源在这一数字中是考试分数居于靠后的一个方阵,其生源的流失,能否在剩下的近10%的考生中进行弥补,必须突破现行的招生制度,进行制度创新。
二、实行开放式招生制度的意义
招生制度创新可以有多种选择,对高考学生实行开放招生,不设门槛,就是一种选择。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法国的短期技术大学都是对社会开放的,入学条件都很宽松;我国台湾省约有1
50所高等学校,2000年适龄青年毛入学率达到70%,自2001年起完全取消了高校统考,开放高等教育招生。
高职实行开放式招生制度,符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"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,发挥学历教育、非学历教育、继续教育、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"的要求。①开放招生
,将生源扩大到全社会,不仅有利于提高待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,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,扩大就业机会,而且有利于将我国的正规教育体系由目前主要实施的适龄教育向"
全民教育"和"终身教育"的目标过度,为进入"学习型社会"创造条件。②开放招生,便于吸收社会各种人才入学,工作期间休假学习的、边工作边学习的、未参加工作的,只要具有同等学力
,都可以接受不同形式的高职学历教育。③开放式招生制度,使学生充分享有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,可以凭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学习,有助于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