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职校招生信息网

教育是所有社会公平的第一起点,“双减”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

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,持续规范校外培训(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),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。2021年7月24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
双减首先是校内做加法,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,作为家长,则需要明白,孩子的学习好坏首先取决于家教,而不是培训班。

与其焦虑辅导班,不如做一个好家长

双减政策,应该说是今年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事件,也是一个阶段教育治理的重要方向。

双减,从这个名字上讲,就是对此前我们曾经的减负政策的纠偏。此次减负首先是校内做加法,即提高校内教育质量,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,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,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。其次,才是减法,减去不必要的课内作业负担,以及课外辅导班负担,尤其是坚决规范遏制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,都是为了一个根本而共同的目标,就是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。

办好校内教育,不仅可以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,即没有必要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,更强调学校来承担主要责任,而不是校外培训机构,因为事关公平公正。共同富裕不是躺平,但需要确保公平,尤其是起点的公平,而教育,就是所有社会公平的第一起点。因此,包括双减在内,一系列教育治理政策不断强调教育回归公益性原则,即“不能让高质量教育成为富人的特权区”。

这也是此次双减政策严管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当校外培训成为刚需,校外培训机构就事实上成为中国式私立学校,成为优质教育的第三条路径,在增加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的同时,对教育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。因此,此次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下了狠手。禁止资本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,禁止上市,已经上市的,也必须转设为非营利机构。校外辅导机构退市选型不可避免。

从这个角度讲,双减不仅仅着眼于教育,更着眼于社会公平,对于教育公益性的强调和坚持,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。未来任何教育阶段,资本疯狂介入必然是死路一条。因为“教育的公益性”是不分阶段的。

如何提高校内教育质量,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,最大程度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,就成为双减成败的核心。

为了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,在双减的措施上,我们采取了种种措施试图把学生留在校园。比如取消三点半放学,提供课后延时服务,在寒暑假举办托管服务等等。